查看原文
其他

​1024开发者节行业主题演讲实录:宣明「长光卫星的所思所为」

ENJOY 1024的 讯飞开放平台 2022-07-17

当前,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引擎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AI的触角逐渐深入到各个行业场景中,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智慧化。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

 

伴随着逐渐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IT、智能驾驶、安防、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应用场景。

 

那么,当人工智能与卫星遥感科学相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应对复杂的自动驾驶体验?是无人传感的环境监测能力?2020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主会场,回望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明带来的行业主题演讲,从「长光卫星的所思所为」谈起,共同探索AI+卫星遥感“无人区”的更多可能。



01

光学摇篮,承载国家卫星研制



在距离地球数百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有25颗商用遥感卫星环绕地球日夜转动,它们拥有同一个名字——“吉林一号”,它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大幕,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明近十年的潜心科研攻坚。正是由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让公司成为国内具备卫星研制、生产、发射、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分发和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企业,为吉林未来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演讲现场,宣明首先重点分享了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背景故事——他任职所长12年的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宣明率领长光所研发团队确立了以载荷为核心的“星载一体化”技术发展理念,基于载荷研制优势,参与国家航天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光学事业的“摇篮”,成功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卫星项目的载荷研制任务。

 

如何将“国家科技研究队”升级变成一个“高科技企业”?从研究所成立之初的历史背景,谈到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再到新时代的技术革新与设计思路,董事长宣明娓娓道来了创立长光卫星的深刻思考和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在现场展示了卫星遥感影像及长光卫星数据服务API等。

 

 

02

凝神聚力,建设卫星百年老店


从2005年至2014年,历经9个年头的技术研发,在技术成熟后,宣明全力推动“星载一体化”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于2014年底由吉林省政府、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股东单位及多名技术骨干共出资12.66亿元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商业卫星公司——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宣明亲自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认为,长光卫星的公司定位是信息服务,而卫星是服务工具,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区别于“传统航天”,公司规划建设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是一个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获取平台,长光卫星旨在用“空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产品”服务全球70亿人。面对业内强者的竞争,针对公司定位的分析,宣明提出“审时度势、以新取胜、以少胜多、以快打慢”这十六字对策方针。

 

长光卫星规划建设的“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涵盖138颗高分辨、大幅宽、视频、多光谱等系列的高性能光学遥感卫星。目前,公司成功通过10次发射将25颗“吉林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建成了我国目前先进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具备了较强的服务能力。“吉林一号”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8~10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张图一年更新2次、全国一张图一年更新7次的能力,可为农林生产、环境监测、智慧城市、地理测绘、土地规划等各领域提供高质量的遥感信息和产品服务。

 

宣明还表示,一个企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创新是要点,降低成本是焦点。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五年来,不断创新探索,通过三次技术飞跃,使卫星研制重量和成本有了数量级的降低,并创造了多项第一。聚力降低卫星和发射成本,实现高标准布局,通过市场分析与星座设计,规划建设一个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获取平台。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不断帮助实现遥感数据的自动化、实时化、精准化与智能化处理,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也在突破传统行业,未来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应急救灾、环境监测、智慧农业等行业领域之中。二者的结合,实际将成为一个应用领域的颠覆。

 

正如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1024开发者节上的慷慨陈词,“唯有生态,才能生生不息”,让我们共同期待AI前沿技术在航天遥感领域的更深层次应用,也请期待未来科大讯飞与长光卫星携手共建AI+卫星的焕新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